弗拉基米尔·阿什肯纳齐是一位世界级的音乐艺术大师。他不仅是一位国际公认的钢琴演奏权威,还是一位名声显赫的指挥家。阿什肯纳齐曾于80年代初期和1995年底两次前来我国访问演出,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,成为当时轰动乐坛的盛事。但由于当时场地的局限,很多爱乐者都因不知道消息而未能欣赏到他的演奏。这次他又来北京,虽是匆忙中的安排,但却满足了广大乐迷的愿望。
5月7日晚在世纪剧院举行的钢琴独奏音乐会上,阿什肯纳齐演奏了三位作曲家的作品:第一组是莫扎特的a小调钢琴奏鸣曲;第二组是贝多芬的“黎明”奏鸣曲;第三组是肖邦的夜曲、幻想曲、玛祖卡和第二谐谑曲。这些都是他的拿手曲目,也都早有CD唱片流传于世,但他现在的演奏显得更为深刻内在和炉火纯青。在人们以前的印象中,阿什肯纳齐是一位实力型的钢琴家:技术高超、曲目众多、讲究效果,可以说是比较外向型的,但随着年龄的增长,阿什肯纳齐的演奏变得偏于内向了。他的感情更为沉稳和含蓄,触键更为细腻与精致。他弹莫扎特a小调奏鸣曲的第二乐章时,乐思与线条是那么绵长,在第三乐章时,指触是何等的精细,那种悲哀中的生动表现如此动人。他的肖邦充满了幻想和回忆,这种感觉已不再是一个年轻人所能全部感悟和表达的了。演奏完全部规定的曲目后,在观众的热烈欢呼下,他没有演奏一般的富有效果的“返场”曲目,而是弹了一首肖邦的B大调夜曲,这是一首春日迷梦般的乐曲,充满了醉人花香似的颤音,温柔煦风般的华彩音流,阳光透过树荫般的明暗对比,使这首乐曲充满了魅力。这种不凡的安排,把独奏会的气氛引向高潮。
阿什肯纳齐是一位忠于传统的钢琴家,他没有当前很多较他年轻的钢琴家的那种90年代的特别个性化的大起大落的音乐表现,他的音乐非常自然,非常规矩。在他的表现走向深刻、内在的同时,他也非常成功地发挥了流利与辉煌的特长,这在贝多芬的“黎明”与肖邦的谐谑曲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。阿什肯纳齐最大的成功在于他的“品位”所达到的艺术高度,这从他的出场到最后谢幕,从他对观众的诚挚与热情,从听众对他的热烈欢呼中都可以得到印证。